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医学分会首届主任委员赵敏教授: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失眠疾病随之增多,据统计,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56.6%。近日,在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医学分会成立大会上,新当选的首届主任委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赵敏教授针对高发的睡眠障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特约通讯员陈辉文图
A
规律作息、健康睡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睡眠是人体主动的生理过程,是健康能力的重要标志。针对此观点,古人早就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说法。所以,规律作息、健康睡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优质睡眠不仅是高效工作、学习和快乐生活的前提,还可以降低睡眠障碍、精神健康紊乱、机体代谢紊乱、癌症等慢性健康问题的风险。
失眠作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与心理、神经、精神、呼吸、耳鼻咽喉、口腔、儿科、老年病等多学科存在密切联系。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身心健康。例如,睡眠不好可增加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发生的风险,而且会引起皮肤衰老、记忆力下降等健康问题。
中医认为,阴阳盛衰是不寐发生的总病机。营卫不和、枢机不利乃是不寐病机之本;肝郁脾虚、痰火上扰则是不寐病机之标。有规律的昼夜节律能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通畅。
B
睡眠障碍是睡眠的质和量出现了紊乱
睡眠障碍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与觉醒的紊乱,主要是指睡眠质和量的紊乱,临床主要表现为失眠、嗜睡和睡眠过程中出现异常行为。正确认识睡眠问题,帮助人们走出误区,是做好睡眠卫生教育的首要问题。
误区一:睡眠越多越健康。
有一些上班族喜欢在双休日“补觉”,后来发现睡了许久后并没有平时的精神状态好。专家认为,每个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差异很大,这与人的性格、健康状况、工作环境、睡眠习惯和饮食等许多因素有关。有的人每天睡眠不到6个小时就行,有的人每天睡眠需要10小时以上,但大多数人每天睡眠时间为7~8小时。所以睡眠的时间长短需要依据自身的反应来决定,没有必要过多睡眠。
误区二:饮酒可助眠。
多数人认为睡前饮酒可加快入睡,但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睡前饮酒虽能缩短入睡时间,但会使睡眠变浅,中途觉醒次数增多,总体睡眠质量下降。
误区三:打鼾是睡得香。
打鼾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多数人认为这是正常的生理表现,但其实打鼾多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表现,如果经常听到家人打鼾,就要考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可能。
误区四:吃安眠药会产生依赖。
很多患者谈到安眠药就会很害怕,常常拒绝使用,这往往会导致病情越来越重,以致形成失眠的恶性循环,延误治疗疾病的时机。实际上,经过医学的不断发展,很多新型的镇静催眠药不断面世并投入临床使用,这些药物副作用小,一般不会形成依赖性,安全性很好。
误区五:不需要午睡。
研究表明,良好的午睡习惯有利于协调生理时钟和睡眠周期,午睡对健康的帮助往往超过药物的作用,它还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适当的午睡被称为“人体健康充电宝”。午睡不宜超过30分钟。
C
失眠: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
针对睡眠障碍的治疗,在遵循个体化基础上,通过剂量间断用药,按需用药,缓解症状,进而改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入睡后觉醒次数。
对付失眠,赵教授认为首先要去除病因,然后考虑非药物治疗,比如采取睡眠卫生教育、认知行为治疗、物理治疗、足疗、刮痧、针灸、耳压、食疗等方法,一般都能取得显著疗效。
需要使用药物的,赵教授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在治疗失眠症上不仅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身体机制,而且安全可靠。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出发,通过调节脏腑虚实、情志失调、君相火热等因素,进而达到人体阴阳平衡。临床上,通常按脏腑辨证分类,结合具体体征,注重疏肝清热、养心安神之法,进而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西医治疗的常用药物有:①短、中效的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BZRAs)。BZRAs对睡眠潜伏期、入睡后觉醒时间及总睡眠时间等睡眠质量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例如使用艾司唑仑、氯硝西泮对焦虑性失眠患者疗效较好,佐匹克隆、唑吡坦可以缩短客观和主观睡眠潜伏期,尤其是对年轻患者和女性患者更明显。②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雷美替胺:可用于治疗以入睡困难为主诉的失眠及昼夜节律失调导致的失眠症③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如曲唑酮、米氮平等)。④联合使用BZRAs和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
赵教授提醒,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不作为治疗失眠的首选用药。
如何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1.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度紧张。
2.调整作息时间,适当锻炼。
3.不要对失眠过度关注。
4.保持正确的睡姿。
5.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开展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